成都医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成都医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成都医学院前身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建校于1947年。2004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整体从军队移交四川省政府并更名为成都医学院,是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省属高等医学本科院校。学校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成都市。学校移交地方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新都校区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783号,天回校区位于成都市蓉都大道天回路601号。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生均图书馆藏书、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学生公寓面积、教室面积、每百名学生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数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学校着力建设数字化校园,以双栈方式全网开通IPV6,建成协同办公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科技工作综合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精品课程应用管理系统等平台,实现了教学、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图书文献资源不断丰富,后勤生活保障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开设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麻醉学、药学、卫生检验与检疫、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药、食品质量与安全、药物制剂、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7个本科专业,其中药学、护理学、医学检验等专业为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在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2个本科专业开展“双学位”教育。形成了以医学学科为基础,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格局。现有医学机能实验学、医学心理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药物分析、外科手术学基础、医学细胞生物学、临床检验微生物学等四川省精品课程,医学机能实验教学四川省高校教学团队,发育再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科技创新团队、老年慢性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药物筛选科技创新团队为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

学校设基础医学院、人文信息管理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检验医学院、护理学院、医学影像系、生物医学系、公共卫生系、心理学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11个二级院(系、部),有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等教辅机构。《成都医学院学报》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有1所直管附属医院,12所非直管附属医院。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4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开展床位1100余张。烧伤外科学为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消化内科学、医学影像学为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立项建设项目,“消化系肿瘤与微环境实验室”为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肛肠科获批四川省中医重点专科立项建设,康复医学科为四川省康复医学会疼痛与瘫痪康复中心。拥有128层螺旋CT、核磁共振、数字血管造影机、DR、数字化胃肠X线诊断系统、实时三维彩色超声诊断仪、胶囊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荧光基因定量扩增仪、体外循环心肺机、高压氧舱等一大批现代化诊疗设备。第一附属医院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神经内科、皮肤性病科、耳鼻咽喉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临床病理科、口腔科、眼科、急诊科、全科医学科等16个住院医师培训规范化基地。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56名,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203名;博士114名(博士后13人)、硕士225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等各类专家31名。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6个,国家级教学教育改革项目1项。2012年通过实施人才提升计划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专家23名,极大地充实了我校学术带头人队伍,提升了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经四川省人事厅批准,学校率先建立“四川省专家服务基地”;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十一五’教师队伍建设先进集体”。

目前,学校承担科研项目近3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及国务院部门项目等49余项;近五年发表论文2500余篇(署名本单位SCI,EI,ISTP收录118余篇);出版著作与教材76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近10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奖2项。学校现有四川省发育与再生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中药药剂学、体温调节、微生物与免疫国家中医药二级实验室,发育与再生、体温与炎症、消化系肿瘤与微环境、结构特异性小分子药物研究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学校于2011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有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开始面向全国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学校拥有一支年龄构成、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0名,兼职博士生导师2名,兼职硕士生导师39名。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开放办学、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先进的大学文化丰富发展内涵,“十二五”期间,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民主管理、教授治学,优化结构、强化特色,统筹兼顾、重点突破,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基本原则,坚持规模扩展与内涵建设并举、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并重的工作方针,围绕"一个根本战略、两大历史使命、三项重点工程、四项基本任务"的思路开展工作,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等医学院校。

  热忱欢迎医疗机构、科研单位、高等学校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成都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成都医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说明

 

    一、招生人数

    2014年我校拟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60人,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当年下达的规模数为准。我校将根据当年的考试情况适当调整各专业招生计划。

    二、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3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4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招生类型

     1.我校招收统考生:包括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2. 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生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考生人事档案与户口不转入我校,须在录取前由用人单位与我校签订培养协议。

四、报名

     1.网上报名:考生必须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登陆教育部指定的网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准考证由考生自行在报名系统中下载打印。

     2.现场确认:在报考点(与网报时的报考点一致)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考生持本人身份证(应届毕业生加学生证)、现役军人证件和网上报名编号进行现场摄像、缴费和确认报名信息。

五、考试

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一)初试

     教育部统一安排,以准考证为准,考试科目为:

     政治理论: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

     外国语:201英语一(统考)

     专业基础综合:306西医综合(统考)   

(二)复试

     在初试合格的基础上,符合国家录取政策并申请调剂到我校的考生需进行复试,复试时间将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页上另行通知。

     复试分为:

     1.专业课笔试

     考试科目详见《成都医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同等学力加试

     同等学力报考者,如初试合格,在复试同时,须加试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两门,加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外语知识与技能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从发音的正确性,使用语言的准确性、流利程度以及得体性几个方面全面测试考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导师组面试

     采用口试、笔试、实验操作或临床技能考核等多种形式对考生的基本素质及基本技能和专业外语进行考查。

     六、资格审查

     对考生的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报到时进行,参加复试的考生必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应届生同时还要学生证)和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入学报到时检查毕业证原件,交复印件),对不符合报考资格者将取消复试资格。

     七、体格检查

     考生复试时按教育部规定的体检项目和标准进行体检。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体检标准的考生不予录取。

     八、录取

     学校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规模和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政治思想表现、本人素质以及身体健康情况确定录取名单。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和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九、就业

     录取为定向培养就业的考生,毕业后只能回定向培养单位。非定向就业考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就业。

     十、其它

     1.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人事档案调动事宜由考生自行处理。若招生单位无法从考生所在单位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2.考生应准确、实事求是地填写个人信息,如发现信息不实,将取消其复试、录取资格,情节严重者,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3.2014年硕士研究生收费问题依照教育部有关文件执行。

     5.如在2014年招生年度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将以国家出台的新研究生招生政策为准。

十一、招生咨询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783号研究生处

邮编:610500 

    联系电话:(028)62739178

     传    真:(028)62739178

     联 系 人:徐老师

     Email: cyyjsc001@163.com

欢迎访问我校主页: http://www.cmc.edu.cn/

 

 

 

 

 

 

 

成都医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院系、专业代码、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招生人数

拟招推免生数

单元1考试科目

单元2考试科目

单元3考试科目

001基础医学院

 

60

5

 

 

 

100101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10

2

 政治理论

 外国语

专业基础综合

01

神经系统发育再生与退行性疾病

苏炳银

 

 

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

201英语一(统考)

306西医综合(统考)

02

肿瘤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

羊惠君

 

03

神经系统损伤与修复

张  晓

 

04

临床应用解剖

吴少平、刘卫华

 

05

组织工程与骨关节缺损修复

林炎水

 

 

 

 

 

 

 

 

 

10010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50

3

 政治理论

 外国语

专业基础综合

01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

李淑蓉

 

 

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

201英语一(统考)

306西医综合(统考)

02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与药物筛选

邹  强、李丽梅

 

03

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机制

邓峰美、金家贵、周  鹏、王秋林

 

04

体温生理与临床

呼海燕、赖  雁、张  洁

 

05

病原生物与感染性疾病

潘  渠、陈  恬、王  昕、胡章勇、鲁利群、梁华平师长宏

 

06

脑缺血损伤与修复

胡晓松

 

07

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凌保东、代敏、贾旭

 

08

天然药物作用机制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臧志和、马松涛、张仲林、许小红、 李  羿、游元元、

 

09

肿瘤发生和转移机制及早期诊断

姜鹤群、朱力、杨  敏

 

10

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沈富兵

 

11

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机制

刘漪沦、刘月明

 

12

肺组织的损伤及修复

李万成

 

13

消化道动力改变的病理生理基础

李小安

 

14

干细胞应用研究

王兰

 

15

生殖遗传学

李亚

 

16

植物化学物质抗肿瘤的分子机制

余小平(男)

 

17

老年异常心理的发病机制研究

唐平、李彦章、景璐石

 

18

衰老与疾病

董碧蓉

 

19

情感及认知障碍等神经精神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策略

罗跃嘉武胜昔